不得不夸,避暑第一名,还有这么棒的亲子游玩法!家有男娃看过来!

发布日期:2025-08-07 16:16    点击次数:136

本文作者:SKY妈

媒体从业20年,热爱用眼睛去记录风景,用脚步去丈量世界。

喜欢带娃游高校的爸妈,想必一定听过国防七子的鼎鼎大名,它指的是工业和信息化部部属的七所高校,分别是: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985和2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985和211

北京理工大学(北理工):985和211

西北工业大学(西工大):985和21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航):211

南京理工大学(南理工):211

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工程):211

值得骄傲的是,国防七子中哈尔滨就占了两席,分别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

继寒假里故地重游了哈工大(👉戳攻略),前一阵,SKY妈又带SKY参观游览了哈工程(话说屁孩升入高年级后,对一般的景点游玩已经提不起兴趣了,这种有科技感、有文化内涵的游览才对味!)

图片

如果把哈工大比喻成星辰,重头戏在航天体验;那哈工程就是大海,让你沉浸式体验航海与船舶。

今年夏天来东北避暑的亲们,千万不要错过大学游这样的顶级亲子玩法!

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简称“哈工程”,前身是1953年创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这可是新中国成立后最顶尖的军校之一。

图片

▲校园里很多地方都保留着哈军工的历史痕迹

后来,随着学校部分系科的调整和迁移,哈军工的“海军工程系”留在了哈尔滨,1985年更名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我们本地人习惯叫它“船院”),1994年正式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

图片

▲  陈赓像后面的31号楼,至今保留着“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的楼匾

哈工程位列“双一流”、“211工程”、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学校的背景是军工领域的顶流,哈工程的王牌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排名全国第一!

图片

图片

如何进入哈工程?

哈工程有多个校门可以进入,本地人常走的有红旗大街校门(东门)、南通大街校门(北门)和军工大门,对于外地来参观的朋友,特别推荐走红旗大街校门(东门)。

理由是:东门一出来就是“大有坊街地铁站”,校门口公交线路也非常多,而且从这个校门进来离几个主要参观的博物馆距离都最近。

图片

▲图中标红的是几个主要的博物馆,标黄的地方就是东门。

比起很多大学的参观预约制,哈工程显得格外友好,不用预约!只需在校门口刷身份证就能进校园了。要是忘带身份证了也没关系,在门岗处登记一下即可。

遇上节假日和寒暑假,东门刷身份证进门处往往会排起大队,这时学校还会在入口处开放一条专门的儿童通道,带小朋友的家庭可以直接从儿童通道进校园。

图片

哈工程的楼宇之迷

在哈军工创建之初,为了满足各军兵种的需要,按军兵种设置了空军、炮兵、海军、装甲兵、工兵共5个工程系,每个系都拥有一座独立的教学大楼。

哈军工时期的5栋大楼各自对应一个工程系,如何快速区分是哪个工程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抬头往上看!

大楼挑檐上分别装饰着五种具有代表性的武器模型作为哈军工时期各系教学楼的识别标志,并沿用至今。

11号楼是一系,即空军工程系,楼角飞檐上是一排飞机雕塑。

图片

▲五个飞檐图片源自:哈尔滨工程大学官微。

21号楼是二系,即炮兵工程系,楼角飞檐上是一排大炮雕塑。

图片

31号楼是三系,即海军工程系,楼角飞檐上是一排军舰雕塑。

图片

41号楼是四系,即装甲兵工程系,楼角飞檐上是一排坦克雕塑。

图片

51号楼是五系,即工兵工程系,楼角飞檐上是一排工程车雕塑。

图片

所以带屁孩来哈工程前,强烈建议家长朋友们做一个准备工作,提前在手机里留存一份五大系的飞檐图片,我们可以像寻觅宝藏般带屁孩探索这五个大楼。相信我,这一定会成为此行中最让孩子惊喜的地方!

自从SKY知道了这个秘密,就兴奋得一直抬头往上望,每看到一个新的飞檐就开心地招呼我“妈妈,我看到飞机了,是空军系!”

图片

图片

▲这两张图就是SKY的抓拍

图片

哈工程的游览路线

哈工程校园很大,第一次进来难免会走得迷失了方向,如何能把校园里那些精华打卡点一次性都走到,又可以避免走很多重复的路,你不妨参考SKY家的参观路线:

东门(大有坊地铁站)→图书馆广场→船舶博物馆→11号楼→ 21号楼→ 哈军工纪念馆→海洋文化馆→校史馆→41号楼→军工操场→31号楼(陈赓雕像)→北门(哈工程大学地铁站)

图片

▲图源:新街派 生活报

哈工程校园很美,建筑风格古色古香,校园里有溪水池塘、翘角亭台,尤其是春天的杏花季和秋天的红枫季,每年都会刷爆朋友圈。

图片

在美丽的校园里徜徉着、感受着,非常的惬意松弛,算上参观博物馆的时间,全程步行下来半天时间刚刚好!

图片

图片

哈工程的宝藏博物馆

从大有坊地铁口出来,先入眼帘的便是“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八个大字的石牌,过了石碑就是哈工程的东门了。

入校前,或许你对这几个字没有什么感觉,但当你在校园里真正走过一圈,了解了哈工程的历史后,走出校园再看到这几个字时,你一定会深有感触,这是一所骨子里始终流淌着“国防科研”血液的大学!

图片

东门出来,你所在的位置就是文庙街了,这也是哈工程的主干路。右手边看到的第一个椭圆形建筑物就是哈工程的图书馆。图书馆占地5万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单体图书馆。

图片

图片

▲图源:哈工程官微

沿着文庙街往前走,一块儿巨大的石碑赫然屹立,这是毛主席给哈军工校刊题写的报头——工学。

图片

▲在哈军工纪念馆里,就能找到这两个字的由来。

站在这里,哈工程的宝藏博物馆就遍布在你的身旁:左手边是启航活动中心,来哈工程必看的船舶博物馆就在启航中心里(启航中心有前后两个门,开在文庙街和郑和路上,两个门都能进入)。

图片

图片

右手边分别是哈军工纪念馆、校史馆和海洋文化馆。

船舶博物馆

船舶博物馆内通过船舶模型和图片展板介绍船舶的发展历程及我国经典、著名船舶,彰显哈工程船海名校的特色,共分为船舶历史展厅、民船展厅、军舰展厅、国之重器展厅、十大名船展厅等多个展厅,再现了我国近现代船舶工业的发展和哈工程在建设海洋强国中做出的突出贡献。

图片

                               

如同去哈工大一定要看航天馆,来哈工程必打卡的就是船舶博物馆啦。船舶博物馆无需预约,在入口处登记即可。

图片

▲一入口的郑和宝船就震撼了我们

郑和宝船是郑和率领的海上舰队的旗舰主力,这艘船不仅供给船队的指挥人员和外国使节乘坐,同时也用来装运宝物,因此得名“宝船”。

图片

SKY围着这艘宝船研究了好一阵,一边看一边点头称赞。我好奇地问他在看什么?

SKY回答说:“妈妈,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乐高么?因为它的细节特别打动我。这艘船制作得栩栩如生,连上面的炮弹都清晰可见,就像乐高带给我的那种触动,真是难能可贵!”

图片

船舶博物馆里面的很多船于我们而言都是第一次见到,完全突破我们对固有船只的印象。“还有这样的船啊!”“这也太酷了吧!”

图片

海军舰船部分是男孩子们的最爱,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很多舰船,我这个老母亲都需要依靠看文字说明来了解,SKY却已经能滔滔不绝地讲给我听了。

图片

图片

曾几何时,他还是那个牵着我的手问我“妈妈这是什么”的孩子,不知不觉中孩子真的长大了!

图片

从近海防御到远洋护航,我们沉浸式地逛了一圈,当从船舶博物馆的后门意犹未尽地走出来,以为已经看完全部展览内容时才发现,OMG!在启航活动中心里面还有更大、更具震撼力的“十大名船”!

图片

展出的十大名船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像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船东风号、我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济南舰……都是不同历史时期创新成果的典型代表。

图片

看完了船舶博物馆,别忘了逛逛哈工程的文创店,也在启航中心一楼。

旁边还有一个杏花驿站,有桌椅可供休息吃饭。

图片

图片

图片

哈军工纪念馆

哈军工纪念馆,以哈军工历史为基础,全面展示了哈军工筹建、发展、分建、改建的历史,揭示了哈军工作为我国第一所综合性高等军事科学技术学府,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

图片

图片

漫步在哈军工纪念馆,看着一幅幅老照片,回首往日的峥嵘岁月,哈军工精神的传承让人难以忘怀。

图片

图片

▲还记得刚才看到的工学石碑吗?两个字的由来就出自这里。

海洋文化馆

海洋文化馆分为自然海洋、人类与海洋、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四个部分,讲述了美丽海洋的起源、人与海洋的故事、海洋新秩序的建立,蓝色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等内容。

图片

展馆共有两层,展示了400多张图片及50余件实物,像蛟龙号采集到的硫化物烟囱样品、四大名螺标本等都能看到。

图片

校史馆

哈工程校史馆展示了哈军工举国之力高起点“创建”,哈船院困境崛起高速度“创业”,以及哈工程特色办学高质量“创新”的不凡历程。

图片

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军工力量,今日哈工程之荣光是几代人谋海济国、接续奋斗打下的。

图片

Tips:

哈工程的四大博物馆都无需预约,每周一闭馆。

图片

哈工程的网红打卡点

如果你们来的时候是四五月的春季,哈工程最美的就是杏花。

图片

图片

沿着文庙街继续向前走,过了邓世昌的雕像,左右两边两栋青檐碧瓦的中式建筑就是11号楼和21号楼。

图片

11号楼

有了之前的准备工作,你是不是很容易就能认出这是哪个系的大楼了吧?

图片

▲  11号楼外部

图片

▲  11号楼内部

哈军工空军工程系于1952年12月14日正式成立,当时组建了6个专科。1958年为适应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空军工程系增设了导弹专科(七科)。

图片

 

▲11号楼外面保留着空军工程系旧址的石碑

1966年4月1日,学院改制,变为地方院校——哈尔滨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改名为航空工程系。1970年学院第二次分建,航空工程系并入西北工业大学。

图片

21号楼

21号楼位于校园中部,从外观上看是一座整体雄伟的“山”字型。2007年,学校在21号楼后面复建了21B,因此就有了今天拼接而成的21A与21B。

图片

▲  21号楼外观

这两栋楼的作用也有所不同,21A是信通学院、计算机学院所在地,21B则提供学习场地和一些生活服务。

图片

▲  图源:哈工程官微  21B楼 广场前树立的雕像是奥列霍夫像

苏联专家是哈军工筹建初期师资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学院的师资培养、教学管理、课程设置、科学研究等做出了重要贡献。哈军工首席苏联顾问奥列霍夫便是其中一员,他为哈军工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鞠躬尽瘁。

图片

军工操场

在往军工操场去的路上,我就和SKY铺垫了,这个军工操场很大哦,可是全国最大的校园操场呀!在看到军工操场的第一眼,SKY还是被震撼了,连连惊呼:“哇塞,这也太大了吧!”

图片

▲  图源:哈工程官微 

军工操场在建设之初可是按照军用操场来建设的,全长1080米,光标准足球场就有三个,还有几十个篮球场和十几个网球场!

好羡慕哈工程的学生们,在这么大的操场上肆意地奔跑、跳跃,挥汗如雨,真是太爽了!

图片

41、31、51号楼

军工操场的旁边环绕的就分别是41号楼、31号楼和51号楼。

图片

▲  图源:哈工程官微  41号楼

41号楼是装甲兵工程系旧址,现主要为外国语学院教学使用。装甲兵工程系旧址纪念碑由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立。

图片

▲  图源:哈工程官微  装甲兵工程系旧址

31号楼位于校园西北部,门前矗立着首任院长陈赓大将的雕像。这里是哈军工时期海军工程系所在地,也是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的发源地,孕育了今天的哈尔滨工程大学。

图片

31号楼也是第一艘潜艇、第一艘潜翼艇、第一艘气垫船的诞生地,目前是核学院、经管学院所在地。

51号楼前的纪念碑由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立。工兵工程系为哈军工初建时五个系之一。

图片

▲  图源:哈工程官微  

文庙

前面提到过文庙街是哈工程里的主干道,不知有没有好奇的小伙伴会问,大学里的街道为什么起“文庙街”这个名字呢?其实文庙与哈工程仅一墙之隔,文庙曾是学校哈军工时期的图书馆,现在是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所在地。

图片

文庙被称为哈尔滨中式美学天花板,红墙琉璃瓦非常好拍,不同季节能感受不同韵味。不要小瞧这个地方哦,这里可是规模仅次于曲阜孔庙、北京文庙,列居全国第三位的孔庙,每逢周一闭馆,携带身份证即可进入。

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